肾病综合征患者吃中药 为什么需定期复诊辨证调理?
这是一位肾病综合征患者。一个月前,由于大量蛋白尿和血清白蛋白偏低入院治疗。从病历记录上看,这是老人出院后的第一次复查。
“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之前到过17.8,这次是36.7。”主管医生从旁补充病情。
“在别的地方治了一年多,就在这里待住了。”无论检查结果还是身体上的切身体会,让老人对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深感认同。也是基于这份认同感,老人一直将住院时的中医药方视若珍宝,他希望继续按之前的药方取药服用。
“不能一直用这个方,你想效果好,就得按时复诊辨证施治,搭配合理的中药调治。想一个药方吃上一年,治不好这个病。”医生言简意赅地指出患者想要用一成不变的药方来治病的不合理性,同时也一并给出了快速达成治疗效果的理想捷径,在于按部就班的定期复查和中医辨证之下的及时调整。
老人的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看病太麻烦了,既然上次用这个药方治好的,现在还是同样的问题,那就按之前的药方继续吃呗”、“我一直吃着药呢,就是之前的药方,怎么感觉效果没有以前好了呢?尿蛋白怎么降不下来了?”甚至曾有患者因一直按一年前的药方自行用药,见病情未有起色,特意举家前来“兴师问罪”。
吃中药为什么需要经常调方?这是一个同时让患者和医生都颇感头疼的问题。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离不开致病因素和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两个方面,并将其精炼概括为邪与正。邪正相搏,这是中医对病因病机的研究基础。
因此,考虑到内因和外因博弈时的轻重缓解,中医采取的治疗原则为“急则治标,缓则固本,标本兼顾。”换句话说,兵来将挡、敌退我进。
以肾病为例。
从中医角度上讲,肾病往往由本虚致外邪侵害而发病。这种虚实夹杂的复杂情况叫做因加而发。
如果病情稳定,治疗的总体方向应以固本为主,辅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活血化瘀药物。但慢性肾病病程长,过程中容易因外邪入侵导致感冒、咳嗽、发热、复发水肿等情况,此时标急大于本虚,应以疏解外邪治标为主。
因此,即使是同一个病人,各个阶段正虚与邪实的程度也不相同,再进一步,就算处在病情稳定期,治疗方案都是固本,随着病情的进展程度,用于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的药物种类和数量也会辨证加减。所以,中医用药不可能一方到底。
“腰和腿凉不凉?”针对患者上次提出的症状,医生询问患者用药后的感受,准备根据患者反馈给予相应调整。
“原来它凉,吃了药以后偶尔还能感到热乎乎的。”患者答道。
“西医的角度是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中医的角度就是脾肾阳虚、气虚的症状有改善。尽量按时规律复诊,调好它。”医生强调按时复诊的重要性。
“好好好,以后我半个月来一次。”患者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