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利尿消肿方法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病人往往会出现“尿量减少”“高度浮肿”的症状,临床上为了帮助肾综病人利尿、消肿,西医多会应用利尿剂。那么,肾病综合征病人常用哪些方法利尿消肿?
临床上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肾病综合征病人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应用高效利尿剂:高效利尿剂,属袢利尿剂类,一般是在水肿较严重时应用。正常人每日排出的尿量约1~2升,仅为肾小球滤过液的1%,99%的滤过液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人体内,因此,只要减少重吸收的1%,则尿量就可以增加一倍,作用非常明显,所以高效利尿剂是通过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来产生利尿作用的。
渗透性利尿:通过使更多的溶质和水分到达肾小管以增加尿量。①静脉注射高张葡萄糖(浓度高于5%的葡萄糖)和果糖等生理物质增加血液内浓度。②静滴肾小管不能回收的外源性物质,如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
通过抑制电解质的重吸收利尿:主要是抑制钠、氯、钾离子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如噻嗪类利尿药,常用双氢克尿噻25~50mg,每日2-3次,对多数患者有利尿作用。速尿等强利尿药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利尿效果更好。用此类药物必须注意低钾的问题。
应用抗醛固酮类药物利尿:醛固酮增多是肾病水肿的一个因素,故可用安体舒通抑制醛固酮利尿。氨氯吡咪及氨苯喋啶虽无抑制醛固酮作用,但也为保钾利尿剂。这类药物与噻嗪类合用可加强利尿效果,并减少电解质紊乱。
应用血浆蛋白利尿:对于低血容量而少尿的病人,应用人体白蛋白或血浆,有很好的利尿作用。特别是输液结束后给予高效利尿剂更可增强利尿效果。
不应将血浆制品作为营养品及利尿药而频繁使用,因为血浆制品在输入后24~48小时内全部由尿液排出体外,由此会增加肾小球滤过及近曲小管蛋白重吸收的负担。而且严重的肾病综合征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肺间质积液,输入血浆蛋白过快、过多,增加血容量过快,引起肺毛细血管压上升,易出现左心衰竭、肺水肿。
高效利尿剂的并发症:
1.水与电解质紊乱:常为过度利尿所致,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碱血症等。由于低钾血症可增强强心甙对心脏的毒性,而且肝昏迷也被认为与低钾血症有关,故应注意应及时补充钾盐或加保钾利尿药。长期应用还可引起低镁血症,由于Na+-K+-ATP酶的激活需要Mg2+,但低钾和低镁血症同时存在时,如不纠正低镁血症,即使补充钾也不易纠正低钾血症。
2.耳毒性:呈剂量依赖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依他尼酸最易引起,且可发生永久性耳聋。该并发症可能与药物引起内耳淋巴液电解质成分改变而损伤耳蜗管基底膜有关,肾功能不全或同时使用其它耳毒性药物时,较易发生耳毒性。
3.高尿酸血症:利尿后由于血容量减低、胞外液浓缩,使尿酸经近曲小管的再吸收增加。另外,利尿药或尿酸经有机酸分泌途径排出相互竞争,长期用药时多数病人可出现高尿酸血症,但临床痛风发生率较低。
4.其他:口服或静脉注射时可致恶心、呕吐、腹泻,大剂量时可致胃肠出血。少数病人可发生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有时亦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嗜酸细胞增多、间质性肾炎等。
噻嗪类利尿药的并发症:
1.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氯碱血症等,合用保钾利尿剂可以防止。
2.潴留现象: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主要是药物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所致,痛风者慎用。
3.代谢变化:与剂量有关,可致高血糖、高脂血症。本药可使血清胆固醇升高,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还可降低糖耐量,使血糖升高,可能是抑制了胰岛素分泌或抑制了肝的磷酸二酯酶,因此使环磷腺苷中介的糖原分解作用加强,糖尿病患者慎用。
4.其他:少数人服药后可产生胃肠道症状。也可引起过敏反应,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胰腺炎、光敏性皮炎、胆汁阻塞性黄疸等。
渗透性利尿药的并发症:
该类利尿剂的并发症较少见,注射过快时可引起一过性头晕、头痛和视力模糊。慢性心功能不全禁用,因可增加循环血量而增加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