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团队 静康新闻 肾病科普 推荐文章 病种专题 来院服务 科室导航 在线咨询
首页>病种专题>糖尿病/高血压肾病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 不加以控制很严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众多并发症的其中之一,会发展为尿毒症,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情况下,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是逐步进行的,但是各人进展快慢是不一样的。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有许多:患者治疗是否及时合理;患者的饮食状况,个人管理如何,等等。
 
  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衰竭,除了糖尿病饮食需要控制外,特别是控制低盐、低糖、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但自从一个人居住后,老太太的个人依从性很差,吃药无规律不按时,个人饮食控制不到位,管不住自己的嘴。
 
  饮食控制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在这一步上约束不了自己,加速了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导致尿毒症的出现。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分为几步
 
  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前面我们也曾说到过,糖尿病肾病是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恶化分为五个阶段,如果不重视,最终会成为尿毒症。
 
  第一阶段:蛋白尿前期
 
  这是糖尿病肾病向尿毒症发展的初期阶段,也称为诊断初期。在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肾小球的滤过率不降反增,超滤过是最明显的特征。
 
  患者的肾脏体积可能会增大,肾小球内部的压力明显增加,但由于这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所以患者并没有任何的不适,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发现。如果患者能及时控制好血糖,保持血糖的稳定,就能改善肾小球的状况,肾功能也能恢复稳定。
 
  第二阶段:蛋白尿初期
 
  一般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发病的第二年,有些患者可以在这一期持续好多年。在这一阶段依旧没有临床表现的肾小球损伤,肾脏病理发生改变,系膜区基质增多,在此期间会出现尿蛋白尿,但并不会持续性出现,会是时有时无。尿蛋白的排泄量多数正常,肾小球的滤过只轻微增高。
 
  所以会可能出现这种状况,患者有时候检查发现尿蛋白异常,但再次检查又恢复正常。这样可能就会形成一个错觉,患者认为自己病好了,不需要治疗了,有可能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第三阶段: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这一阶段,一般在糖尿病病程的第10~15年,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期”。肾小球的滤过率恢复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但肾脏开始出现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病人会出现持续而少量的蛋白尿,且不会消失。
 
  第4阶段: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病程在糖尿病到15~25年,从这一阶段开始,肾功能退化:肾小球已经开始出现硬化,病变加重路,滤过率持续下降;肾小管也发生萎缩,出现明显的肾病综合征。
 
  尿蛋白的含量越来越多,24小时内尿蛋白的含量可以大于0.5克,同时伴随着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开始出现异常。
 
  第五阶段:尿毒症期
 
  这一阶段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达到了尿毒症的诊断标准(尿毒症诊断标准,肌酐超过707μmoI/L,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量急剧减少甚至会出现原尿,尿毒症症状明显,患者水肿、高血压的情况更加严重,这时候就需要透析治疗了。
 
  糖尿病肾病,之所以会发展为尿毒症,是因为:肾脏的毛细血管网失去弹性,而逐渐硬化、狭窄,丧失了处理体内代谢物的能力,使人体内的本该被排出体外的废弃物堆积。打个比方,垃圾堆积如山,人体必然受到影响。
 
  对于大部分的疾病而言,最好的对策是防患于未然,所以,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防止尿毒症的发生,最好把病情控制在最初阶段,也就是第一阶段——蛋白尿前期。
 
  但是这一阶段,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症状,很难做到。所以提醒各位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肾病出现明显表现前,最好每年定期到医院检查尿蛋白和肾功能。不要怕麻烦,也不要因为身体没有不适而拒绝,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肾脏就处于病理状态,等到有明显临床症状,就为时已晚。
 
  而整个糖尿病肾病,最重要的阶段,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第三阶段),这也是为何会被称为“高危期”。这一阶段,尿蛋白排出稍微高于正常值。一定要注意,因为当蛋白尿>0.5g/24h ,肾小球的功能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下降,在此之前,糖尿病肾病还有逆转的可能。
 
  这时要予以综合治疗,选择具有肾脏保护的降糖药。同时要控制水分的摄入,低钠低蛋白饮食,不要给自己心理压力,作息规律,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Copyright 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 ◎2003-2011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8009955号-9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1245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77号科苑经二路北端 联系电话:400-960-2898

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治疗及医疗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鲁中医广【2024】第0618-052-3702号